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最近有句话传得很广。 他说,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这件事,“速度像是早就写好剧本只等灯一亮就开演”。
9月9日提案刚送进国会,第二天就直接点名中国,关税从20%飙到50%。 这戏码,未免也太熟练了。
而且,偏偏就在前几天,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前脚刚结束访问,墨西哥后脚就出招。墨西哥这次出手又重又急。 一口气列了将近1400种商品,全部瞄准中国制造。
从路上跑的汽车、摩托车,到家里用的纺织品、塑料制品,甚至连孩子抱着的毛绒玩具都没放过。一刀切,统统加征最高50%的关税。
覆盖规模达到中国对墨出口总额的16.8%,影响贸易额差不多520亿美元。这不是小打小闹,是彻底要把中国商品主力全线挡在门外。
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嘴上说得漂亮,称这是为了“保护本国产业”,还说不想跟中国起冲突。 但墨西哥本国企业第一个跳出来不买账。 墨西哥工业联合会直接反驳:这不是保护,是自损。
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急。 特斯拉在墨西哥的组装厂严重依赖中国零部件,成本一涨,本地根本扛不住。 协会负责人公开警告,再这么加税,特斯拉很可能直接把厂子搬到巴西去。
墨西哥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,远比表面看起来深。 根据他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全国90%以上的电子元件、70%的家电电路板都是从中国进口的。
关税一拉高,首当其冲的就是墨西哥本土工厂,进料贵了,生产成本猛涨,终端产品价格只能跟着往上飙。
最后多出来的钱,谁出? 还不是墨西哥老百姓自己掏腰包。 本地超市里约30%的商品都来自中国,这一加税,日常用品、家电、玩具甚至基本工业零件统统可能涨价。 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,只会更重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九月初就放出消息,说美国正准备重启美墨加协定(USMCA)的谈判,其中一个核心目标,就是逼墨西哥在贸易政策上和美国保持一致。
美国最担心的,就是中国商品借道墨西哥,“曲线入美”。 最近一年,中国对墨出口激增,转口贸易越来越频繁。 美国那边一施压,墨西哥这边就出招了。
时间点太微妙。 鲁比奥一走,关税就来。说这是墨西哥自主决策? 更像是一出排好的双簧。 美国在后面推,墨西哥在前面演。
而且墨西哥这波加税,还特意把韩国、印度、印尼、俄罗斯这些国家也放在名单上。 但谁都看得出来,中国才是那个“重点照顾对象”。 1400种商品里,绝大多数都和中国出口重合。 这不是无差别攻击,这是精准打击。
但墨西哥可能没仔细算过另一笔账,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。 2024年,双边贸易额足足有1094亿美元。 这么一刀切地砍下去,断的不只是商品流,更是产业链。
中方商务部也第一时间发出警告,说墨西哥这是对“单边霸凌主义的绥靖”,会严重挫伤企业对墨投资的信心。外交部说得更直白:都是全球南方国家,应该互利共赢,而不是被别国牵着鼻子走。
中国近期启动了对加拿大豌豆淀粉的反倾销调查。 意思很明确:如果你墨西哥还要继续,下一个未必不是你呢。
全球供应链像水一样,哪里通畅就往哪里流。 墨西哥这边闸门一关,中国企业立马转向。 越南、马来西亚的订单悄悄变多,中国货轮开始绕开墨西哥港口,改道巴拿马和智利。
墨西哥纺织厂已经开始叫苦。 以前稳定的订单正在流失,生产线空置,工人没活干。 这波操作表面上讨好了美国,但代价是实打实的市场流失。
#热问计划#讽刺的是,就在墨西哥政府高调加税的同时,他们的通胀已经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。 底层家庭每日基本开支还在涨,如今再加一道关税,日常用品价格一抬,简直是雪上加霜。
墨西哥前驻华大使公开提醒政府:关税不是万能药,不能为了讨好谁就牺牲国家利益。 但声音似乎没有被听见。
墨西哥这轮加税,像一场豪赌。 赌的是短期政治利益,压上的却是长期经济稳定。 520亿美元的商品不是小数目,说断就断,缺口哪那么容易补?
中国企业难受,但墨西哥自己恐怕更疼。 成本涨了,订单跑了,投资慌了,老百姓哭了。 这场戏,到底是谁写了剧本? 聚光灯下,墨西哥演的究竟是谁的角色?
创通网-专业配资炒股-配资平台炒股-配资世界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