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850万罚单背后,绝味一年关了4000家店)
《投资者网》引力丨韩宜珈
一份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揭开了“卤味巨头”绝味食品光鲜报表下的隐患,ST帽子落下之际,这家卤味巨头正经历营收净利双降、门店萎缩的多重考验。
9月19日,绝味食品公告收到湖南证监局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,因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财务信息披露虚假记载,公司股票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,简称变更为“ST绝味”。
经查明,绝味食品涉嫌违法的事实为,2017年至2021年期间,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,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,5年合计7.24亿元。监管部门决定,对绝味食品及公司董事长戴文军等三人合计罚款850万元。
而此时正值绝味食品业绩持续下滑的艰难时刻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5.57%,净利润下降40.71%,其第二季度业绩更是大幅下滑,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.64%
五年隐匿营收超7亿元,一年关闭超5000家门店,绝味食品的加盟帝国正经历着创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。
财务迷局:五年隐匿超7亿收入的背后
湖南证监局的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》的公布,对外揭露了绝味食品长达五年的财务漏洞。
调查显示,2017年至2021年期间,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,导致各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。这些少计收入的比例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.48%、3.79%、2.20%、2.39%和1.64%。累计测算显示,涉事期间合计少计营业收入超过7亿元。
这场财务操作的手法颇为隐蔽。调查显示,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,用于接收加盟门店装修款项;公司未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纳入正式经营和核算体系。
毫无疑问,这笔巨额资金的流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市场猜测主要指向“利益输送”和“规避监管”。有媒体指出,因为绝味对加盟店实行总部统一设计、统一招标、指定供应商的装修模式,这部分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,门店会把钱打进各地“加盟商委员会”共管账户,该账户游离在上市公司体外,很容易出现流向资金不明的情况。
另外,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这笔资金也有可能是为了规避税务成本,少计收入直接减少当期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;或用于加盟商管理中的非公开支出,如特殊地段装修补贴、隐性返利等,以维持加盟体系稳定。并且这笔资金仅由戴文军、彭才刚等少数高管掌控,未纳入内控体系,其最终用途至今未明,不排除存在个人挪用或违规支出的风险。
绝味食品的内控管理存在明显缺陷。湖南证监局早在之前的检查中发现,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,公司就曾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门店营业款、加盟费、管理费合计2107.07万元,且未存入公司账户。
而审计机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绝味食品2016-2021年间的审计机构,也存在严重的执业缺陷。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提供审计服务超过五年,明显违反会计师轮换制度,未能发现如此规模的账外收入。
财务造假的背后,是绝味食品日益严峻的经营困境。曾经引以为傲的万店规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缩。
窄门餐眼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15日,绝味食品在营门店数为10838家,较2023年底的将近1.6万家减少了超过5000家,一年多时间闭店率高达32.3%。
因为加盟模式上的“隐疾”,加盟商收入低,盈利少,从而引起了闭店潮。2025年上半年,绝味食品加盟商管理收入同比下降20.28%,反映出加盟体系的不稳定。绝味食品对加盟门店的批发收入占总营收的73.5%,该项营收同比下滑13.16%。
区域表现方面,华创证券研报指出,2025年第二季度,绝味食品在各大区的营收普遍下滑,其中华南地区同比下降52.39%,华中地区下降35.55%,仅华东地区微降1.43%,显示出区域市场表现的极端不平衡性。
产品线上,作为核心的鲜货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1.12亿元,同比下滑19.15%。其中禽类制品作为核心品类收入15.91亿元,同比减少20.79%,更加反映了主品类增长乏力的困境。
转型自救:数字化能否成为突破口
面对增长瓶颈,绝味食品近年来尝试了多条转型路径。
跨界转型方面,绝味食品部分门店曾在2024年9月试水奶茶业务,但最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。公司还尝试开设“绝味plus”餐厅,销售果酒、炸卤等产品,试图将卤味门店从“产品型”向“体验型”升级。
然而,餐饮行业平均生命周期仅2.53年,卤味品类更因高度同质化加速内卷。有消费者反馈“绝味plus”产品类目过多,没有突出新品牌特色。
绝味食品在投资布局上同样不算顺利。公司借助深圳网聚已间接投资了包括“千味央厨”和“幺麻子”在内的多家实体企业。然而2023年,绝味食品投资的5个标的中仅1个收益为正,合计亏损达1.06亿元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和府捞面项目,2022—2024年三年累计投资亏损超7亿元。
在国际化战略方面,公司从2023年3月开始筹划在港股上市,但于2024年12月公告终止筹划发行H股股票。但从财务数据来看,其境外业务占比较低,2024年境外收入仅为1.01亿元,占比约1.62%。
绝味食品将更多希望寄托在数字化转型上。2025年3月,公司董事会完成换届,数字营销专家唐颖加入董事会,释放出加强数字化运营的信号。公司正推行“聚焦卤味赛道,深耕细分需求”的战略,着力场景化创新与精益运营。
绝味食品的困境并非个案,而是整个卤味行业进入调整期的缩影。
2025年上半年,卤味行业多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。然而,不同企业的应对策略和结果呈现明显差异。周黑鸭通过提升直营比例,净利润逆势上涨228%,业务模式转变为“卤味+调味料”双核心模式;煌上煌通过优化门店结构,净利润同比上涨26.9%。而严重依赖加盟模式的绝味食品净利润下滑40.71%,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。
消费习惯的变化也给传统卤味品牌带来挑战。消费端调研显示,61.7%的消费者只愿为零食卤味支付20-49元,而头部品牌的定价已远超这一区间。同时,90后、00后更青睐健康、创意或性价比更高的零食选择,传统卤味的消费场景正在消失。
从行业视角看,卤味赛道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整合阶段。单纯的门店扩张策略难以为继,未来竞争将更多体现在单店效益、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。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,竞争对手的挤压,绝味食品这家老牌卤味企业带着自己的“沉疴旧疾”,更需要彻底改革的决心。(思维财经出品)■
创通网-专业配资炒股-配资平台炒股-配资世界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